【二〇二一年五月書單】
《摺紙動物園》(中排三)|
母親節剛好讀到這篇,想不到講母親與認同,哭死。整本書都是高度轉譯的科/奇幻短篇小說,值得作為寫作教學教材。《愛死機器人》那段狐仙動畫,就改編這裡的其中一篇。(作者劉宇昆做過知識財產權的律師,難怪這裡面的故事都可以拆開賣,好想看他的合約啊啊啊。)【樓下補充:短篇都是單篇授權唷。】
《透光練習》|
作者黃繭是去年認識的新朋友,跟她聊天很愉快,文字寫的多是尋常生活:鮮奶綠、電腦保固、送禮、打掃、咬冰塊⋯⋯當人們想看到「特別」、「新奇」的東西,她在意的是得來不易的日常生活。也是在這本書裡,我才發現蔡康永說過人生沒有意義,不要被別人限制,而是要自己賦予意義。就這點來說,我想繭繭做到了。(笑)
《注定一戰》《終戰那一天》|
看到美國軍機伴飛疫苗的新聞,完全不意外。因為看了這兩本書,就發現台灣完全沒有樂觀的本錢,只能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戰不要從這邊開始,讓我們持續邊緣下去吧。(攤手)
《說話之道》《發聲什麼事》|
「有人說你的聲音很像podcaster維尼老師嗎?」
「她是誰?」
維尼老師的聲音的確讓人蠻開心的,用中英兩個聲道聊天,但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英文好(不就是教這個嗎?),而是中文好,沒有過多虛字,咬字也清楚,不用花力氣就能聽懂。我從最近的一集聽起,主題是跟人聊天的技巧,維尼說:「但你也要記得,有時人家不想跟你聊天,也有他的原因。」這個前提讓我發現,這老師蠻厲害的。在我們講究各種技巧以前,先開拓出一層空間,不然這世界的恐怖情人還不夠多嗎?原來這就是我的聲音啊~我錄音經過耳機放出來是這樣啊~~
但我如果用兩種語言聊天,絕對不用podcast聊文學,我欠的書稿不夠多嗎?倒是可以聊聊家庭電器巡禮,電子鎖、洗碗機、廚餘機,或是用紙箱裝回來的貓,每一樣東西都是經過斷捨離殘酷舞台的考驗才活下來。疫情期間沒有東西可丟、該打掃的地方也打掃完的我,只能這樣了。
#陳又津 #又津讀了 #閲讀 #看書 #書單 #好書推薦 #文學 #ReadinginTaiwan #inspiration